我相信很多人學外文的時候,應該跟我一樣有種困擾,
那時候我選擇文藻,是尼采講的<<悲劇的誕生>>,
因為我常常面對非常多的英文文章,
但,我無法懂那些文章的文法結構。文藻只有教初階文法.(Azar 黑色那本/藍色那本)
常常,我從老師的全英文授課中,無法了解我錯在哪裡.
可能是我的環境,都是中文,造成我銜接上有問題.
抱歉,我德文,但文藻是德文主修,英文副修.
雖然,全英文教育很好,但,我文法很弱,造成我的句子結構會有問題,
那問題一直困擾我很久.
由於,我要應付的問題太多,我把我知道的部分寫成文章,可能有解析上的問題?如果有人知道答案,請協助我觀念釐清.
首先,我們先談語言的起源:
因為我本身沒有念考古資料,其實正確的應該是要開始記載,人類何時開始發展語言,這部分,等我看過相關考古的書之後,再來做補充.
其實,這必須回朔到,人類的發展,從早期的猿人->現在的人類.就是科學上在談的演化論.物種如何進化?
從猩猩只會摘果子吃,進化到會使用工具,建築,機械的過程.
其實更明確的,應該要請考古系及歷史系的學者去講解,從單細胞發展到多細胞的過程.這是一個龐大的知識,並且有化石可以佐證,這些生物的存在.可能也需要生物學家的協助.
我今天是用語言學的面向去講解語言的大略分類:
我借用賴麗琇老師的著作<<基礎德文範本>>
歐洲的語言,在現今的分類為印歐語系,這部分我上語言學的時候,也沒有聽得很懂,但,大略上可以做一個分類.
因為地區鄰近的關係,所以,各國的民族在發展語言的時候,基本上,會互相影響.
你可以從語言的結構上看的出來:
我們再次利用賴老師的資料做分析:
英 德
夏天 Summer der Sommer
四月 April der April
茶杯 cup die Tasse
機器 machine die Maschine
書 book das Buch
半學期,一學期 semester das Semester
親愛的同學,你發現了什麼呢?
德文跟英文同屬於日耳曼語系(西日耳曼語系),所以,單字在某種程度上非常的類似.你應該有發現,英文都沒有列出冠詞,英文基本上只有a/an/the,德文卻有6個冠詞變化需要記,
英文
In English there are three articles:a/an/the. The position of these articles are really important. These articles are used before noun or noun equivalents and a type of adjective.
在英文中有三種冠詞型態.冠詞放的位置相當重要.這三種冠詞常使用的方法,是放在名詞,或等同名詞的東西(動名詞?),後面那個a type of adjective 我就不太清楚是什麼.
The indefinite article can be a or an. The position is uaually before a noun . The situation of usage is for general situation or refer to a thing which is unkown.
不定冠詞能是a/an. 它的位置通常在名詞的前面.
使用的情況是指一個通常的情況或是一個不知道的東西.這個定義,我真的不是很懂.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utte.edu/departments/cas/tipsheets/grammar/articles.html
冠詞(不定冠/定冠) Articles: -Indefinite article 不定冠詞 -Definite article 定冠詞
|
|
a/an a ->before a sigular noun which is with consonant sound letter in the beginning of that word. 不定冠詞a放在子音字母開頭的名詞前面 an -> before a sigular noun which is with vowel sound letter in the beginning of that word. 不定冠詞an放在母音字母開頭的名詞前面 the |
|
德文
冠詞(不定冠/定冠) |
Artikel |
Ein/Der 陽性 |
der |
Eine/Die 陰性 |
die |
Ein/Das 中性 |
das |
a Summer? 這在英文可行嗎?
我們在英文的使用上,是用a summer?
a April? 月份呢?
這個部分交給學過英文語言學的學者來講解.
我就目前的文法書可以看到的做初步的分析:
請參考旋元佑老師絕版的英文魔法師之文法俱樂部.
我們先討論簡單的句型:
S + V + O
這是英語構成一個句子的最基本三個要素,你要有主詞,動詞跟受詞.
所以衍生出了三個問題?
什麼東西可以當主詞? ->名詞,名詞片語
什麼東西是動詞?
什麼東西是受詞?
EX:
The soup is too hot.
The -> 冠詞-> 用來表示特定的那樣物品,可能東西很多,他明確的點出是那一個.
Soup->名詞-> 你要談的物品
Is->動詞,連綴動詞,後面需要加主詞補語.中文通常翻譯是 ->>是
The soup 在旋老師的書裡面,定義為名詞片語. P18
就是冠詞加名詞後,就是名詞片語.
這個句構衍伸出一個問題:
連綴動詞,跟一般動詞有何不同呢?
請參照Azar的文法書.
我研究下再補充.
再來看一下,屬於拉丁語系的法文,基本上同語系的有義大利語,西班牙語,羅馬尼亞語,葡萄牙語.
法文
夏天 l’ été (le跟été合併) é 母音 le été un été
四月 l’avril a 母音 le avril un avril
茶杯 la tasse
機器 la machine
書 le livre
半學年/一學期 le semestre
想了解,有網路資源:
法文冠詞 取自https://bien22527032.pixnet.net/blog/post/175283280
|
單數 |
複數 |
|
陽性 masculin |
陰性 féminin |
陰陽同型 |
|
定冠詞 (指定、限定=the) |
le |
la |
les |
不定冠詞 (不指定 =a/an) |
un |
une |
des |
略元音(在母音或啞聲h前) |
l’ |
l’ |
--- |
合併 |
au (à le) du(de le) |
--- --- |
aux ( à les) des (de les) |
英文
冠詞(不定冠詞/定冠詞) |
article |
a/an/the |
a/an/the |
德文
冠詞(不定冠詞/定冠詞) |
Artikel |
Ein/Der 陽性 |
ein/der |
Eine/Die 陰性 |
eine/die |
Ein/Das 中性 |
ein/das |
對法文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去各大校找法文課程,有一本法文文法書我覺得很不錯.
文藻有進修推廣部,好像很多學校也有外語系的課程,老師會搭配選擇教材,如果同學有興趣的話,
可以參考一下,也有一些線上課程,大家可以google看看.
我之前是去上淡江法文系,師資很強就是了.
台北好像是這家吧?
https://ciel.com.tw/
英文的部分:
是在高雄市的求精補習班,我上字彙,文法,跟閱讀,但,成績不理想,去寰宇的同學都去美國了. 我只考上文化德文所跟淡江歐研所.
並且,我在學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,我因為修重課,常常只能低空飛過,我的GPA 大概只有七十出頭,就是71-72 之間.
我常常拿到及格的成績,就是60上下. 講難聽點,就是59再多個一兩分.後來我也習以為常,我覺得我沒拿到0分就好.
老師看著我的托福成績,很為難的說,我只能申請到那種學校.所以,我後來選擇淡江.
我的智商很低,沒到一百八十,我怕我爸媽知道會很傷心,但,我還是盡力念.
德文的部分:
我是沒在補習,但,好像高雄的青山外語有.可能可以試聽看看.
到了淡江後,就是我的人間地獄地圖:
歐研所課程:
蔡政文老師的部分:
我印象中,就是開國際關係理論的書,我那時不知道有中文,我就一個人在那邊看原文書,
我還在想,同學都好厲害,都可以寫得如此好. 我只能寫些狗屁倒糟的東西.
後來,我同學跟我說有中文版.
我去台大的時候,有人問我,你的心得是出自哪篇? 我默默地跟他說,跟你念同一篇. [可能我念英文的,他念中文,翻譯有差異]
我後來去台大翻罕圖,就是沒人在看的原文書,我只能說,我看的零零落落.
我就一路走來到畢業,我國際關係只有看原文書,但就看得很慢,翻的很少,反正,我就打持久戰.我抱著能翻多少是多少的心態.
林立老師的部分:
我覺得他的開課跟他讀的科系,真的差很多. 我本來以為他會上哲學,但,我上他的課,都一直聽到怪東西.
有興趣的同學,不訪去聽看看.我本來想說,可以寫德國哲學家之類的.可能,能寫的論文都寫完了,所以林老師開始涉獵其他的領域?
陳麗娟老師的部分:
我是有去上陳麗娟老師的歐盟法之類的,我去找了法律系的論文-BenQ遇到的德國問題,德國工會的勞權問題,我在研究那本論文做報告.
那好像發生在我五專時代的事,我那時已經開始學其他人去國圖找論文了.
我的心情真的很不好,因為有人拿出勞動合同法,我在研究比那個更難的東西.
郭秋慶老師的部分:
恩,就拿一本書在那邊教,一本我不知道要怎麼說的書,請大家有空自己去看看.
卓忠宏老師的部分:
我的印象已經不深了,但,後來,他好像開始教授國際關係理論.
他的課算是內容豐富的.
苑老師的部分:
我上了農業政策,但我沒有知道任何農業耕種的知識,也不知道農業到底是在幹嘛?
上課老師只會講養小牛,我也沒看到有介紹畜牧業的部分.
我上課只想睡覺.
某老師的社會學:
我忘了,但好想有探討到一些社會現象.
老師本身是社會系出身,我是有想找她當指導教授,但,我好像對社會系不是很熟.
老師是從法國回來的,人很不錯,但,我印象中,她好像不太想收學生,不知道為什麼,我忘了.
是不是怕學生無法畢業,因為非本科系?
張福昌老師的課:
我的課有點多,就沒有選他的課了.因為,我對軍事實在沒什麼興趣.
但,他做報告蠻嚴謹的,我覺得上了有好處.
我看到有人因為被他指責格式有問題,被打很低分在哭.因為,都是紅字.
我後來論文格式有出問題,老師跟我講時,我覺得我蠻丟臉的,我自己乖乖的去把格式都修正.
我不太希望我的論文出現那種東西,我一生可能只寫這本論文,我很感謝那位幫我看論文的老師.
法文的部分:
(朱家瑞老師,皮耶和老師)
我只有上淡江法文,因為我在那邊念歐研所.
為什麼我上法文課?
因為我遇到台大榮譽教授蔡政文老師,我上他的國際關係,我覺得他的思路很清楚,他是留法語系國家回來的.(好像是比利時,有點忘記.)
後來,我就去法文系聽課,我覺得語法非常的複雜,你可以從字母的結構看的出來,那個語言非常的精密.
可惜,後來蔡老師離開了淡江.
我後來上國際公法,遇到繆寄虎老師,才知道原來以前的外交文書都是使用法文.那時我已經前進法文系了.
工學院微積分的部分:
(林遠龍老師)
我去聽課,參加過一次考試,我只有拿到四分.
經濟系的課:
(陳智華老師,鄭東光老師,還有其他老師,有點忘記,Sorry)
我有去上總經跟個經,但因為我太忙,常常沒辦法上助教額外開的課,我忘了叫什麼名字,
我有參加一次小考,全班拿超高分,只有我一個人拿40分,我後來,課太多,就純聽課跟算題目.
我怕我的論文跟政治經濟有關,所以,我先去聽課.
統計學:
(Sorry,我真的忘了是哪位教授)
我去上課,盡量有時間的時候會算. 我有參加過一次open book的小考,因為剛好是助教教過的,所以考的比較高.
那時我好像想用統計去計算出口民調之類的,我才跑去旁聽統計課.
但,當老師提到數統很難,我就想,學個初統就好了.
我想,我論文有用到高深統計,再想辦法.
會計學:
(我只記得我上商管的會計學,不是會計系的.)
我覺得應該是可以寫德國的會計跟台灣的會計是否有不同?
我不知道各國會計是否有不同.我只有修初會,太忙了.
我是有寫題目,但沒完全寫完.
到了淡江後,因緣際會,因為東吳政治的同學,我去了東吳聽課:
1.比較政府: 王皓昱老師
教課詳細,豐富,我抄了很多筆記
2.西洋外交史: 劉必榮老師
教學風趣,常常會講一些很有趣的外交事件
3.國際公法:缪寄虎老師 我有點忘了老師的名字,很抱歉
我覺得上課內容很有趣,而且,老師人很好
台大&文化:
1.蔡政文老師的國際關係,我跟我東吳政治的同學聽了非常多次,我們除了正課寫報告,旁聽也要寫報告.
寫論文的時候,我常常覺得自己無法畢業,因為很多東西我都沒有接觸過,
我東吳政治系的同學去簽了我完全不敢簽的老師,
台大政治系的榮譽教授蔡政文老師,他差點無法畢業.
那時,我有一個學姊去簽了法律系的教授(洪德欽老師),洪老師在中研院做研究,
我不知道,沒有念過法律的同學,去簽法律系的教授的思想是怎麼回事? 至少,你也該去大學部聽一下課吧?
我沒有發現該名學姊有去補大學法律系的課程,我發現她一直在交男朋友.
我很懷疑,她的論文要怎麼寫出來.
弄到最後,她只能退指導教授,因為她寫不出來該名法律系教授要求的程度.
我更害怕的是,妳該不會要教授幫妳寫論文吧?
我也完全不敢簽,因為我沒有民刑法/商事法/....的基礎
(詳情請看法律系的開課綱要跟參考書目,你可以上網google任一學校,
https://web.sys.scu.edu.tw/class40.asp?option=1
),我看到法律系的書那麼多,我只有自己默默在看,額外,找時間進修.
那也是我為什麼不敢找念法律的教授指導論文,我覺得有些人真的很猛.
我建議那位學姊去念輔大翻譯所,比較文學所,英美文化研究所,那是她的專長.我覺得她對她的論文題目沒有興趣.
我真心地想建議很多想進研究所的同學,弄清楚你喜歡什麼.
https://giccs.fju.edu.tw/content.php?key=Z397720IP2
我默默地簽了一個副教授-卓忠宏老師,那時我就跟我同學說,我覺得我沒辦法畢業.
因為我沒有內政的基礎,直接學國際政治,非常的吃力.
我那時一直在念國際政治,其他都是穿插,沒有深厚的基礎,我都怕我寫的論文是有關國際政治,會無法畢業.
而且,我蠻困惑的,不知道自己的論文到底會走向哪個方向? 所以,只好到處旁聽,可能是淡江蟑螂之類的吧?
我沒有考慮過正教授,因為我怕我的論文,他看到會覺得頭很痛.
是有好心的同學告訴我有台大轉學考,但,礙於我本身非政治系出身.
我想,我的畢業門檻非常高,我覺得我無法畢業,會讓我父母死不瞑目.(我媽一直害怕我無法畢業)
我覺得卓老師人很好,他不太干涉你的論文內容要寫什麼,你自己找論文題目跟他討論.
剩下,我就是把我寫的論文給老師,請他幫忙修正.
剩下的時間,我就是盡量的修業,可惜的是,因為我論文有點龐大,我無法應用我在經濟系上課學到的東西.這是我很遺憾的地方.
至於法律的層面,因為我上的課不多,所以法律剖析的部分,也是我遺憾的地方. 勞工問題/跨國公司/地方法律....之類的
社會層面的議題,整合後,亞洲跟歐洲的社會問題探討,那也是我可能沒寫到的部分.
租稅的議題,各國稅制的整合,那個部分我也無法參與.
反正,所有政治層面遇到的議題,我基本上都該討論到.但,無奈我只有一個人.
後來,我論文的分數,也不甚理想,我想說,我有畢業就好了.
其他沒有去大學部聽課的都比我高,我想我應該是沒有天分吧?
就交給那些同學吧.
我的論文基本上是奠基在七本論文的整合,所以,我寫撰,不是著.
我有部分的資料是自己英翻中,但,數量很少.
如果我是政治系的話,應該可以生成像我看到的那七本論文吧?
但,遺憾的我不是政治系,我只能找之前的論文,看哪邊有缺,補齊.
我在學政治系,利用理論去剖析既有的中文文獻,我用的是最複雜的建構主義,那是最難的理論.那是國際關係理論發展到最後 - 最複雜理論.
我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.
我很羨慕其他人,只要翻譯文章,不用對過專有名詞,也不用去上大學部的課,去了解基本的理論跟專業知識.只要隨便翻就好.
亂寫的人竟然還進了博士班? 而且,他只要用現實跟新現實主義就好,我不知道我這麼拚是為了什麼?
甚至,有人寫警察權,也沒有去警察學校找論文,聽課,我真的覺得很傻眼,只要國際論文資料翻一翻,湊一湊,就是一本論文,我看不出有什麼理論分析的架構.
我修業的時間是三年半,我畢業後在學校當了半年的職業學生,聽我喜歡的課.(我給自己的期限是四年)
畢業之後,我就再也沒回去淡江了,我就過自己的生活.
我後來考慮自己出去賺學費,這樣子,我爸媽應該就不會介意,我簽到等級太高的老師沒辦法畢業.
我在找我的論文題目.我不確定我會不會持續寫國際政治?
因為我後來去當國外業務助理,跟報關行人員.
基於,我跨科系的想法,我覺得我去國外念博士,大概需要20年吧?
是有人跟我說,可以去法國唸英文學程回來,那我為什麼不去英語系國家呢?
我真的很羨慕在法國唸英文的人.
為什麼我畢業後沒有去考外交特考?
我想有在念初階統計的人應該會唸到機率?
外交特考的德語組 綠取名額 1名
外交特考的法語組 錄取名額 1名
如果有10個人,去競爭 -> 機率是十分之一
如果有20個人,去競爭 -> 機率是二十分之一
你可以用國小數學就可以求解.
我看到其他行業在缺工,我想,我去有用到外語的工作應徵的機率,應該都比要準備外特的機率高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