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我記得我小的時候,資訊不是很發達,

我好不容易有第三台,就是除了台視,華視,中視之外的媒體頻道,

我一直在收看MTV以外的頻道,

所以,當同學在跟我聊哪個歌星的時候,我往往只有知道的份.

那時候我看了一部片,是在討論諾貝爾經濟學獎的John Nash,

我覺得他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,

我後來去經濟系,聽個經的時候,我除了學著算數學外,

我在找賽局理論 - Nash equilibrium 納許均衡.

電影叫美麗境界 - A beautiful Mind

http://app2.atmovies.com.tw/film/fBen00268978/

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BA%B3%E4%BB%80%E5%9D%87%E8%A1%A1

其經典的例子就是囚犯困境。囚犯困境是一個非零和賽局。大意是:一個案子的兩個嫌疑犯被分開審訊,警官分別告訴兩個囚犯,如果你招供,而對方不招供,則你將被立即釋放,而對方將被判刑10年;如果兩人均招供,將均被判刑2年。如果兩人均不招供,將最有利,只被判刑半年。於是兩人同時陷入招供還是不招供的兩難處境。但兩人無法溝通,於是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,都依據各自的理性而選擇了招供,這種情況就稱為納許均衡點。這時個體的理性利益選擇是與整體的理性利益選擇不一致的。

囚犯的賽局矩陣 囚犯乙
招供 不招供
囚犯甲 招供 各判刑2年 甲立即釋放,乙判刑10年
不招供 甲判刑10年,乙立即釋放 各判刑半年 or 釋放?

基於經濟學中「理性經濟人」的前提假設,兩個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是坦白招供,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從而均被判刑半年就不會出現。事實上,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兩年的結局被稱作是「納許均衡」(也叫非合作均衡),換言之,在此情況下,無一參與者可以「獨自行動」(即單方面改變決定)而增加收穫。

 

我可能跟其他同學的目地不一樣.

我一開始就有所圖.

因為,我覺得John Nash 的東西很有趣,我才去經濟系的.

遺憾的是,我沒辦法繼續念經濟了.

我是有在圖書館找賽局理論的資料,因為我本來就是因為John Nash才對經濟有興趣的.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anessa19831983 的頭像
    vanessa19831983

    vanessa19831983的部落格

    vanessa198319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